一九一七年六月:布尔什维克“成为一股力量”

在一个世纪以前,50万的工人与士兵列队游行,经过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成千上万的人也加入了当时在莫斯科、基辅和其它城市的游行。在7月1日(俄国旧时历法的6月18日)的示威,是由当时在苏维埃(选举产生的工兵委员会)中占多数的亲政府政党所号召的,标志着俄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的新阶段。

六月示威的目的本来是为了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表示支持,但做出来的效果却相反,它把临时政府在二月革命中推翻沙俄独裁的主力──工人阶级与军队中的激进分子──之间愈来愈不受欢迎的事实展露出来。

第一个全俄的苏维埃大会在六月初召开,受到亲政府的多数派来统帅。然而,这已经不再反映社会中真实的政治情绪了。在《俄国革命史》中托洛茨基提及:“大会所包含的大多数代表,是那些三月间登记为社会主义者,将近六月便厌倦了革命的人。”

士兵在苏维埃中比工人享有更广泛的代表权,因此尤其在革命初期强化了一股较保守的力量。在工厂委员会与工人阶级占多数的地方,向左转的情况是更明确的,尤其在彼得格勒。

12“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

在沙皇政权被推翻后,亲政府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社革党)在苏维埃中占着多数。这时群众运动中的政治分歧还未完全明朗化。他们把苏维埃压倒性的权威拿来维持无能满足社会最基本需要的资产阶级政权。

在1917年5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为了一个联合政府,同时就任的十个资产阶级政党的代表中,有六位是来自孟什维克与社革党的“社会主义部长”。列宁将此描述为“一个遏止革命的联盟”。布尔什维克党围绕着“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这个口号持续进行鼓动,要把与资产阶级决裂的责任上交给当时苏维埃的多数派。

苏维埃的领导者宣称他们是在捍卫“革命民主”,这个口号被布尔什维克党不留情面地批判为缺乏阶级内容:政府所服务的是哪个阶级?这将成为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大会代表,与苏维埃中亲政府的多数派代表之间,进行政治斗争时的症结点。政府受其帝国主义同盟的施压,计划发动新一波军事进攻,而使得这场争论带往更尖锐的焦点,并粉碎了所有关于政府追求和平的迷思。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继续向群众“耐心解释”,打破他们对于联合主义的苏维埃多数派政党存留的幻想。只有一个与资本主义决裂、并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的苏维埃政府,才能保卫从二月革命获得的民主成果,并领导社会摆脱危机与战争。

全俄苏维埃大会

第一次 全俄苏维埃大会在6月16日到7月17日(即俄国旧历的6月3日到24日)之间于彼得格勒展开。苏维埃议会就像艾萨克‧多伊彻(Isaac Deutscher)所指出的那样“是俄国唯一一个由全国选出的机关”。这与非民选的临时政府形成鲜明对比。由俄国各地而来的820名的代表,代表着2千万名苏维埃选民。

在大会中,包括布尔什维克与其盟友的左翼少数派,在选举中只握有少于五分之一的议席。这阵营包括托洛茨基与“区际派”组织。托在政治上全心与布尔什维克站在一起,但还未正式成为其党员。在数周后,区际派跟随托洛茨基加到布尔什维克党里头。

尽管在大会中占着绝大多数,亲政府的政党仍充满忧虑。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少数派,在每个问题上都进行政治进攻。一开始他们要求就军事进攻的问题,也就是当时俄国的第一大事,进行争论。然而,多数派否决了提案。讨论本来只是行礼如仪,进攻计划的决议草案已经准备好,但是苏维埃的亲政府党派也否决了就此议题进行讨论,也揭示了那些社会主义党极为不愿意为自己提出的政策承担责任。

接续而来的事件让多数派所扮演的角色更加明显了。自二月以来八小时工作制的诉求迟迟未实现,在大会中也被投票否决了。民族自决权受到认可,但被推迟至由未来立宪议会落实,而立宪议会的召开也不断被拖延。大会以四比一的票数通过认可联合政府。

左翼的主要政治路线,是攻击苏维埃多数派拒绝成立一个纯粹的社会主义政府,并顺从于几乎完全没有群众支持的资产阶级联合政府。在大会开始前几天的市政选举中,联合政府的最大政党(立宪民主党)遭遇大挫败,就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11六月示威

六月示威的想法是从大会内尖锐的政治斗争中浮现出来的。这起由布尔什维克党号召的示威在6月23日举行(旧历6月10日),反抗军事进攻和侵犯士兵权利,并对亲政府的大会领导施压,因而受到了来自多数派的激烈反应。多数派把大会的变成对列宁及其同志的变相审判。

大会通过了决议在三天内全面禁止游行,并威胁如果布尔什维克党人无视这道禁令的话就会将他们驱逐出大会。布尔什维克党在无可选择下策略性地决定取消示威,但这个决议让人耿耿于怀并在自己成员之间激起了尖锐的论战。策列铁里,孟什维克领导人兼政府部长,想要做得更多,主张解除布尔什维克的武装。在现实中这意味着解除工人阶级的武装。托洛茨基还解释说:“此外,又要解除武装的军队。”

不是只有策列铁里有这样的主张。孟什维克的报刊要求:“是时候该把列宁主义者贴上卖国贼和背叛革命者的标签了。”再一次,那些“社会主义”妥协派只不过附和了像立宪民主党领导人米留科夫这种的资产阶级分子所提出的要求,也在差不多那时他致函至哥萨克的大会,告诉他们,“是时候给这些人(布尔什维克党人)一个了断了。”

对布尔什维克党的示威禁令使彼得格勒的工人与士兵更加离心离德。然而,孟什维克提出由苏维埃大会在一星期后举行示威。他们相信这会证明他们继续享有群众的支持,并阻止布尔什维克得到增长。这是一个重大的失策。

为示威提出的官方口号,是机会主义和暧昧闪烁的,实际上是在捍卫政府的政策。他们采用一些含糊的概念像是“世界和平”、“民主共和”以及“立即召开立宪会议”这种口号。虽然抽象地来说很正确,却是用来回避布尔什维克党所要求的“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绝大部分示威者转用其它口号。几乎多数是由工人和士兵想出来的,不见先前示威里的那些中产阶层,群众用了一整天游行,经过苏维埃的领导人站立和观望的讲台。队伍中连绵不绝的出现布尔什维克口号的布条:“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打倒军事进攻!”、“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高尔基的报纸中描写道,这起示威“揭示了布尔什克克主义在彼得格勒无产阶级之间的彻底胜利”。历史学者阿力山大‧罗宾诺维奇(Alexander Rabinowitch)也写道:“在海量的布尔什维克的布条和举牌中,偶尔才看得到大会的(官方)口号。”

六月示威如雷霆般巨响,唤醒了资产阶级和亲政府的社会主义政党,让他们知道群众在多大程度上已经转而反对他们了。这也对游行参与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托洛茨基提到:“群众看见布尔什维克主义已成为一种力量,动摇的人被吸引到它这一边去了。”此后,政府诉诸更多的不民主和压迫性的方法,企图阻挡布尔什维克理念在群众之间与日具增的影响。

进攻

临时政府在俄历7月1日(6月18日)发起“克伦斯基攻势”,俄军进攻在加利西亚(今乌克兰境内)的德奥联军。军事上,这是个完全不切实际的计划,目的只是为了纾解英法联军在西线的压力,直至美国(他们两个月前开始参战)的援军到达。克伦斯基这个“社会主义者”战争部长,比他大部分的将领显得更为乐观,并宣称攻势的展开代表着“革命的伟大胜利”。实际上,其目的无论在外交政策(纵使政府否认当局打算恢复吞并土地的战争)抑或是本国政策(反对革命,重新建立一个可靠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都是完完全全反动的。
克伦斯基及其亲密盟友,孟什维克的蔡瑞泰里,在其他“社会主义者”阁员的背后秘密策划进攻计划。之后这些部长们给予他们的橡皮图章支持进攻,而苏维埃在亲政府势力垄断下亦是如此。布尔什维克当时就在全俄苏维埃大会中挑战这个决定,第一天开会就提出动议:“立即反对这场反动的屠杀,否则要承担这个政策的一切责任。”动议被否决了。

结果这场进攻引用托洛茨基的话,是场“邪恶的冒险”,至7月底导致了4万名俄军阵亡,2万人受伤。这个结果证明了布尔什维克之前的警告,遭受经济崩溃而士气低落的俄军根本没有能力发起新的战事。攻势发起期间,总计有17万军人成为逃兵离开前线。

媒体起初受到审查下掩盖了军事惨败的消息。在“七月流血事件”(群众在彼得格勒发起武装示威,要求由苏维埃接管政权)及其后,虚假报告为政府提供了掩护,而布尔什维克则被诬捏发动叛乱并遭到严厉打压。当公众知道了进攻失败的消息后,克伦斯基委任了强硬派的科尔尼洛夫将军作为总司令。不过短短几个星期后,后者将会发动政变企图推翻政府。

攻势的目的亦是要动员对临时政府的民族主义支持,且更重要的是要夺回军队的控制,镇压其中的反叛分子并恢复“纪律”。那些将军们代表着沙俄的反动,他们施压要求解散彼得格勒的驻防,并将最亲布尔什维克及有政治意识的部队调离前线。他们也要求废除“一号命令”,这道二月革命后发出的首个命令列明所有军事单位须听令于苏维埃,而非政府或司令部。 反革命的策略是要削弱并扼杀苏维埃,但除非打破苏维埃与士兵的联系,这根本不可能。

攻势的发动伴随着当局加大对付布尔什维克和反战分子的打压。资产阶级媒体与亲政府的社会党派报章不断将布尔什维克渲染成德国政府的工具。

这排山倒海的谎言在“七月流血事件”后更加泛滥,布尔什维克被标签为“卖国贼”,列宁甚至被指为“德国间谍”,而所谓的“证据”只不过是他在4月时乘坐火车经德国回国。

直到10月的几个月间,俄国愈来愈资本家们开始将希望押在德国军队(以及俄军战败),来终结革命,并将他们从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工人阶级手中解救出来。布尔什维克在疯狂的压力与抹黑下坚定而具原则地反对战争和克伦斯基的攻势,最终使军队内部完全倒向他们。

当群众意识到如果依循政府的路线继续战争、将代表革命倒退的时候,他们更加站到布尔什维克的一方。布尔什维克解释,要停止战争必须要先完成革命,并推翻俄罗斯及全世界的资本主义,而首先就要将权力转到以苏维埃为基础的工人政府手中。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