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什维克的起源—1903年分裂

Bolsheviks

100年前,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布鲁塞尔召开。这个大会奠定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历史性分裂。

资产阶级评论员和斯大林主义者都在撒谎,他们指列宁和1903年的布尔什维克是斯大林政权的起源。但大会上究竟发生了什麽?在大会上发生的事情怎样影响了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的革命?

社会民主党人和斯大林主义者都闭口不谈列宁曾是一个社会民主党人的事实。但整个劳工运动,在第二国际的旗帜下,都印有社会民主党的标签,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它分裂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几乎是国际上唯一反对战争的社会民主党领导人。由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直接导致了共产国际的建立了,其大多成员来自社民党的左翼。

1903年的社会民主工党大会正是关於如何在俄国组织工人政党。在1898年明斯克(Minsk)举行成立大会後的整个时期,党的存在仅仅是一些松散的研究小组和圈子,往往十分孤立,经常被秘密警察骚扰,因此缺乏凝聚力和连续性。

《火星报》

为了保持党的团结和发展,当列宁从西伯利亚回来後,《火星报》於1903年推出。这份海外出版的报纸由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和托洛茨基等社会民主派领袖参与。报纸被分发给俄国的工人群体。它的设想是通过报纸建立党组织,为作者和读者提供政治教育,以及工人斗争的消息。

《火星报》刊登了几篇关於发展社会民主工党新步骤的重要文章,由列宁撰写,得到编辑部的内部讨论和通过,文章包括“我们运动的紧急任务”(第一期的社论),“从哪里开始?”和“给同志的信”等,报纸进行了分发和讨论。当年一个重要的题目是反对“经济主义”观点的争论。“经济主义者”是形容那些重视工人的经济斗争丶轻视政治斗争的人。对他们来说,提高一个铜板的工资比反对沙皇政权的政治斗争更重要。

当党圈子由原本主要讨论社会主义的宣传,开始转向接触更广大层面的工人时,经济主义出现了。一些参与者被不断增加的罢工数字冲昏头脑,不敢提出社会主义纲领。为了维护这个立场,他们创造了一个政治理论,说工人自己会理解对政治的需要,而“斗争就是一切”。列宁展示了社会民主党人必须设法“支持每一个抗议和每一场反抗”,并提出如何将罢工与推翻沙皇专制和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相联系。党从秘密转变为公开活动,使得有可能看到哪些成员不仅能够高谈阔论,而且能够正确地适应新的形势。

围绕《火星报》的辩论大大削弱了对经济主义者的支持,1903年的大会目的是如列宁所写:“火星派的纲领必将成为党的纲领和路线,《火星报》的组织计划必须建设成为党的组织章程”。它关乎在共同政治原则下,走出过往的圈子思维迈向政党。火星派是社会民主工党最强大的流派,到大会前被视为一个同质的派别。

在大会之前,社会民主工党内部的其它势力,如崩得(Bund)和拉波切·德罗(Rabotchie Delo),抵制和反对火星派的思想,他们都希望保持自主权。邦德是党内右倾的一个犹太社会民主党组织,德罗为经济主义者辩护。大会上发生了什麽让参与者感到惊讶的事情?火星派的少数最终与那些最反对火星派的对手结盟了。

法规

与斯大林派和保守派都声称的相反,这场分裂并不是基於政纲上的分歧。党的纲领是一致决定的,只有一票弃权。直到第22次会议才发生了分裂。问题是党的章程和选举编辑部。列宁制定了草案,并在大会开始前进行了传阅,但在大会上,同样来自《火星报》的马尔托夫对第一个部分就提出反对意见。尽管在表面上看分歧不大。

列宁这样讲:“承认党纲丶在物质上支持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马尔托夫的意见则是:“凡承认党纲丶并在党的机关监督和领导下为实现党的任务而积极工作的人。”区别在於前者“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和後者的“在党的机关监督和领导下”。列宁总结了他的立场:成为成员的条件是:一,一定程度的参与;二,党委批准。

马尔托夫有另一方面的认识:“每个罢工工人”应该能够将自己算作一个成员。与在列宁的领导下1903年的大会创造某种的“精英党”基调相反,马尔托夫的提案以 28比23通过。在反《火星报》的代表中,马尔托夫赢得8人中7人的支持。(讽刺的是,在1906年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统一大会,在列宁的支持下这决定被推翻了。)

Bolsheviks2

编辑委员会

在1903年的大会上,《火星报》本来会成为党的中央机关。正如党章指明,编辑部应由三个人组成。列宁提议他自己丶普列汉诺夫和马尔托夫组成党委会,因为三人有一起工作三年的经验。正是这三个人在实践中执行了主要任务,发表了重要的文章。这意味着三个原有编委——阿克塞尔罗德丶查苏利奇和波特列索夫将会离开。

然而,这项提议遭到抵制。一方面是因为反对《火星报》的政治思想,也因为个人考量反对三人。“被解雇”的三个人怎麽看待这个决定?大会真的有权改变编辑部人选吗?

旧的圈子思想卷土重来了,并反对多数派致力建立真正的党的决定。七名反《火星报》的代表在投票的时候离开会场,使列宁以19票对17.票胜出,并产生了布尔什维克(多数)和孟什维克(少数)两个名字。

在大会之前,《火星报》新的少数派,孟什维克,本来是那些同意提案丶强调遵从党大会决定的人。但此时不再是这样,马尔托夫拒绝加入编辑部,因此只剩下列宁和普列汉诺夫。

非生死攸关

大会(为了保安原因,大会被移到伦敦举行)後,列宁指出,该争议并非生死攸关,不是政治原则问题,而是讨论建党的方法。托洛茨基是那些在大会上反对列宁的代表之一。二十年後,斯大林主义者称他为“孟什维克”。但是在1903年和1905年的革命中,托洛茨基在政治上是接近布尔什维克的。当他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并与列宁一起领导10月革命时,他承认他轻视了列宁强调党建设的重要性。

1904年春天,列宁在他的书《进一步,退两步》中总结了大会的辩论。这些分歧在於大会是否是党的最高决策机关,反对实用主义及机会主义的立场。马尔托夫及其支持者说“每个罢工工人”都可算是党员,但在实践中,这种宽松的成员资格是应用在他们在学术界的朋友,即每个教授和每个学生!他们把可以不参加党内活动的人算作党员,可以不承担责任或义务。

孟什维克者用“广泛的工人政党”反对他们所描述的列宁的较小规模的“阴谋”团体。但把更多的人算作党员只能增加党员数量,不一定会使党更强大。更多的中产阶级个人可以作为社会民主党人“客串”出现。但挑战沙皇和资本主义所需要的是一个有集体组织和决策的工人党。

《火星报》代表着党建的两个基本方法——第一是集中制,第二是报纸在开展党工作(主要为地下工作)的特殊作用。几十年後,集中制被极大的扭曲了,被理解为完全“自上而下”的党。曾经历了德国社会民主党“自上而下”的运作丶向右转丶为领袖给予舒适位置的罗莎·卢森堡,批评了列宁强调集中制和职业革命者的设想。

然而,列宁答覆说,他没有维护“任何一个特定组织而反对另一个”,而根本只是一个建立组织的原则。如果党的决策和政策不集中,它就不是一个党,而是几个。列宁认为,不同意见可以讨论,在党内可以有不同意见。

关於职业革命者的问题,列宁後来承认他过分强调了这个问题,党领袖应该先为党工作。与德国的社会民主党相反,布尔什维克的全职人员没有特权。

Bolsheviks3民主集中制

列宁主张,党应该建立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孟什维克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也用相同的词语。德国社会民主党毫无异议是第二国际内最大的党,被普遍视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的党。罗莎·卢森堡是少数认识到在表面以下党正在发生蜕化的领导人之一。

布尔什维克使用民主集中制,意味着在许多和广泛的辩论中有最充分的自由。这被斯大林主义官僚独裁的集权主义完全扭曲了。在1920-30年代期间,斯大林对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和党员实施了大规模清洗和处决,通过实际上是一场一面倒的内战取得了政权。特权官僚在苏联掌了权。在斯大林主义底下,在俄国和全球的“共产党”内的异见观点都被取缔。

退两步

如果说大会是进一步,那麽接下来的几个月是退两步。在大会的斗争中,马尔托夫和孟什维克与党右翼结盟并卷土重来。在大会後这令矛盾升温,进一步发展成政治问题。列宁的立场是,大会中的辩论不能为党分裂提供正当理由。他和普列汉诺夫都因此提出了和解,允许其他四人返回《火星报》的委员会,但他们拒绝了。普列汉诺虽然此前对马尔托夫在组织上的机会主义提出尖锐的批评,但後来他投降了。他不惜任何代价谋求团结,并开始把列宁批评孟什维克当做最严重的问题。普列汉诺夫改变立场,使列宁离开编辑部,其他四人返回。

在列宁离开後,新的《火星报》采取了新的政治路线。例如,普列汉诺夫在一篇题为“不应该做什麽?”的文章中嘲笑大会的辩论和决定。该报章强调,“政治性”比组织问题更重要。这是一个所有马克思主义者都同意的公理,但对於新《火星报》来说,这意味避谈所有关於党建的问题。他们认为布尔什维克扼杀了所有的“个人主动性”。如果那样,意味着不同类型的领导不会做他们喜欢的事了,他们是对的。

列宁作出回应,要求党领导人曝露在阳光下,他们的活动和行动应该受广泛问责,有空间透过决议来表达异议,以及“在最坏的情况下,推翻完全无能的当权者”,都是维护党内民主的方法。这将把党与小社团区分开来。在小社团内“威胁退出”往往是辩论中惯用的手法。这也是马尔托夫在大会後采取的方法,当时他当选编辑部委员的情况下拒绝参与其中。

那些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的辩论常使用非常尖锐的语言。列宁自己在1907年写道:“’两本小册子可以做什麽?’和’向前一步;後退两步’,为读者展示小组内部激烈的丶甚至痛苦和和具有破坏性的争议。毫无疑问,这场斗争有许多令不讨好的特徵。只有通过招募无产阶级分子扩充党的力量,结合进行公开的群众运动,才能消除现有的小帮派思想。”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布尔什维克当然的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工人组成部分。在1905年的第一次俄国革命中,孟什维克认为资产阶级应该参与,因为俄国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将是民主的资本主义社会。另一方面,布尔什维克强调工人阶级的独立性——不信任或不从属於资产阶级。纵使布尔什维克也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目标:推翻沙皇丶解决土地问题丶民族解放。1905年的革命失败了,接着是几年的反动局势。

到1912年开始的另一波工人斗争运动,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最终成为两个不同的党。这一分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得到证实,普列汉诺夫在战争中支持帝国主义沙俄了。

在革命中的1917年,布尔什维克得到大多数工人和士兵的支持。这个政团从1903年就蹒跚地开始了它的生命。在随後的斗争中它获得威望,并且证明能够让工人阶级夺取政权,撼动整个世界的根基。

發表留言